尼泊尔和不丹跨境民族问题中的印度因素

2024-02-27 06:56:08 作者:冷紫葉

«——【·喜马拉雅山国家移民问题的起源·】——»

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地区民族问题已经成为南亚的主要矛盾点之一。南亚的民族冲突已然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间合作的主要阻力。民族分离型,印度中央邦与东北地区邦的分离主义;移民型,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之间的矛盾;跨界民族型,生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跨境民族普什图族。

在英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就利用南亚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对南亚地区进行自己的战略部署,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在撤出南亚次大陆之前的印巴分治,将南亚的两个主要国家进行分裂,使两国长期对立斗争,南亚地区长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2017年联合国难民署对南亚难民问题的总预算为27683367美元,实际使用14401336美元。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对南亚的预算中,尼泊尔的难民问题处在第二位,尼泊尔的难民问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印度与尼泊尔的移民问题,另一部分则是尼泊尔与不丹之间的难民问题。

英属殖民时期,许多印度人就已经到尼泊尔生活工作。在印度独立后,印度与尼泊尔签订条约,更加便利了印度人进入尼泊尔。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生活的马德西人(马迪西人),是拥有印度血统的尼泊尔人。

据统计,1991年印度在尼泊尔的移民约有600万人,这些移民与在印度的尼泊尔人不同,这些人主要是商人、企业家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因此,马德西人虽然人口占比少,但是他们生活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尼泊尔的GDP的2/3以上。

马德西人在经济发展后提出来自己的政治诉求,尼泊尔出于对主权完整的考虑没有满足马德西人的诉求,马德西人对此在印尼边界进行游行抗议。印度也对马德西人表示支持,封锁了印尼之间的贸易道路,实施经济封锁以换的尼泊尔对马德西人的妥协。印度的行为加剧了尼泊尔当地人对印度和马德西人的厌恶情绪,两国之间的移民问题在此之后更是愈演愈烈。

留在尼泊尔的不丹难民大约6600人,这需要难民专员办事处、不丹和尼泊尔政府合作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尼泊尔与不丹跨境民族问题原本是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问题,但是由于不丹的激进政策和印度的不作为,将这一问题演变成全球关注的难民问题。不丹悠久的历史使其民族多元化,不同民族的涌入对不丹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影响,同时对不丹的社会构成造成了动荡。不丹主要四个民族:分别是纳龙人、夏却朴人、尼泊尔族和原始民和部落。

纳龙人占大多数,约占人口的50%,尼泊尔族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35%,夏却朴人、原始居民和部落占15%0不丹与尼泊尔的之间的移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不丹的尼泊尔裔洛昌族,洛昌族人最早是在英属印度时期就开始迁移,生活在尼泊尔中部的农民因无法忍受高额税收开始向东部迁移。

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鼓励占领区的人民到锡金和阿萨姆邦地区进行茶叶种植和开采,东迁的洛昌人有一部分在移民过程中定居在了不丹的南部。20世纪60年代,不丹为了有足够的劳动力实施“五年计划”,对尼泊尔裔洛昌人和印度移民表示接纳,这些移民对不丹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做出来贡献。

«——【·不丹移民问题的发展·】——»

生活在不丹的尼泊尔人是不丹的一个顽强的少数民族群体。在20世纪50年代不丹实施温和的政策,1953年不丹政府允许尼泊尔裔人在警察、陆军和政府部门任职,到1991年尼泊尔裔在不丹政府公务员人数为5383,占总人数的44. 7% 。

随着不丹“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丹境内的尼泊尔裔洛昌人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不丹当局的注意,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丹对尼泊尔裔洛昌人的政策还是以温和为主的,“洛昌人首次被授予不丹国籍是在1958年”,1958年不丹颁布的国籍法规定了直接成为不丹国民的条件:父亲是不丹国民或者父亲在孩子出生时是不丹国民,那这个孩子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出生都属于不丹国民。

除此之外,在不丹合法居住超十年并且拥有土地的人也可以获得不丹国籍。X1958年颁布的国家法对于尼泊尔裔洛昌人的不丹国籍认定是相对宽松的,但是由于不丹的内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且没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对南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登记,因此对1958年不丹国籍法的实施并没有落实到底。

相对比1958年的国籍法而言,新的国籍法还在文化、语言和习俗方面进行了规定。如想要申请入不丹国籍必须熟练地使用宗卡语,必须对不丹的文化习俗传统和历史有较好的了解,与此同时在不丹居住时间也延长了五至十年。1988年不丹进行了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不丹族占人口48%,尼泊尔族占人口的45%,这加剧了不丹对本民族文化特性和民族构成的担忧,这就使原本温和民族政策转向激进的民族政策。

同年,不丹颁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信仰、一种服装、一种语言的“五个统一”政策,加剧了双方矛盾。1990年不丹政府驱逐不丹境内的尼泊尔裔人,迫使这些尼泊尔裔逃亡尼泊尔寻求保护,在1995年11月从印度逃亡尼泊尔的难民人数已高达约10万人。X1993年不丹与尼泊尔终于决定合作解决难民问题,但是却未取得较大的发展。

不丹与尼泊尔对难民进行甄别后进行分类,将难民分为:“被驱逐的不丹人、自愿离开不丹的不丹人、有犯罪记录的不丹人、非不丹”四种,除此之外两国关于难民问题再无进展。

不丹一开始就对移民问题十分关注,不丹为什么对移民问题如此谨慎?

首先,在经济方面,不丹的本民族本就认为尼泊尔裔洛昌族争夺他们的就业机会,同时洛昌族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因此在不丹社会中具有较大竞争力。

次在民族方面,尼泊尔裔洛昌人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而这些民族特色并没有随着迁移与不丹本民族进行融合,不同文化形成的族群必然会产生矛盾。基于文化的族裔的愿望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对立的,特别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的独特文化被认作是“民族文化”强加于从属族裔文化时,尼泊尔裔洛昌族作为迁移民族,无论是在人口、经济还是社会都在逐渐成为主体,这引起了不丹对本民族文化即国家民族构成的担忧。

最后在国家安全方面,首先,1952年以维护尼泊尔族利益为主要立场的“不丹国家大会党”正式成立,在该党的领导下,尼泊尔族人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如进入国民议会、司法部、军队等。但是“不丹国家大会的激进主张以及承认自己与国大党存在密切关系”使不丹政府认为印度借民族问题试图干涉不丹内政,不丹的民族问题在印度因素的加入后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不丹的对外政策中出现的问题较少的被看做其自身的对外关系,更多地是作为印度对喜马拉雅政策的一部分。不丹的对外关系完全受印度“指导”,其内部的发展更加需要谨慎外部势力的渗入,尤其是印度。

印度通过移民向其他国家内部事务渗透甚至颠覆其他国家原本政权的行为,令不丹更加慎重本国的移民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锡金提出修改锡印条约,实现独立自主。20世纪70年代,印度派遣军队进入甘托克,接管了锡金的一切事务,并且策划操纵了全民公投锡金是否并入印度。当时锡金公民大多数是尼泊尔族,自英国控制锡金一直到1918年大约75%锡金国民为尼泊尔族,而公投时同意将锡金并入印度的97. 5%的锡金人大多数是尼泊尔族。

不丹对移民问题的恐惧最根本的是对印度的恐惧,不丹的尼泊尔裔洛昌族可能会使不丹成为下一个“锡金”。20世纪70至80年代,印度阿萨姆邦与孟加拉人的冲突、印度内部的尼泊尔人要求自治的活动以及尼泊尔境内的政治运动都引起了不丹领导阶级对尼泊尔裔洛昌人的恐惧。

不丹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不丹与中国西藏地区语言文化风俗相近,不丹的国教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其深受西藏宗教影响。

中国与不丹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吐蕃时期,在吐蕃帝国衰落之前,不丹一直是吐蕃的一部分,但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使吐蕃无法对其进行管理,因此不丹逐渐脱离了其控制。

部落群之间的争斗一直持续到12世纪转变成了藏传佛教噶举派内部的斗争,在13世纪初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帕伊·杜古姆逝世后,不丹又进入到激烈的教派斗争中,一直到17世纪纳旺·纳姆加尔将带入到神权统治时期,不丹在1972年正式归顺到清政府。

在英国进入南亚的前期不丹对中国是友好的,后来在英国的强大和清政府的懦弱使不丹的天平开始倾向英国,英国对于不丹的用意主要是靠不丹打通通往西藏的贸易道路,进而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陆贸易,因此英殖民统治下的不丹仍与西藏有着密切的贸易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