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次人口普查)
全国人民期待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即将公布#将于5月11日上午10时发布,让我们拭目以待。国家和人一样,需要适时“清点”自己,“摸摸家底”。其实,这种“摸家底”的行为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例如在明朝,全国实行户籍制度,户籍由政府保存,户帖发给住户。安徽祁门人汪寄佛的“户帖”,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户口本”,距今已有600多年。
明朝在编制户籍时由政府发给各户表格,住户据实填报,称为“清供长单”,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政府根据各户填报的清供长单,正式填写编造成册,每册四份,分别收藏在县、府、布政司及中央。由于送中央的用黄纸作封面,故称“黄册”。发给各户的称为户帖。黄册每十年更造一次。明政府依据黄册,在地方实行里甲制,每110户编为一里,每10户编为一甲。这比1790年美国和1801年英国举办的国情普查早400余年,英国学者卡尔津惊叹:“这是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 ”
而我国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将1953年7月1日零时作为为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是6.02亿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将1964年7月1日零时做为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共9项,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6项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项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为:1964年7月1日零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7.23亿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时间为1982年7月1日零时。结果为10.32亿人。这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丰富的资料。
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登记的项目更多,一共有21项。登记人数11.6亿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将2000年11月1日零时做为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结果为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12.95亿人。这次普查项目多达49项。
第六次人口普查还见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首次将外国人纳入普查项目,并且放宽了政策,不管有没有户口、是否超生一律登记,并不进行处罚。为的是使普查数据更为准确。 最终得到的数据为13.705亿人。这次普查也得出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的结论,并由此导致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后来“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
前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统计图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也非常突出。既有人口数量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大、住房紧张、教育、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有老龄化严重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大等问题。
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2020年,我国再一次进行人口“摸底”,以应对未来进一步的发展。
前六次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