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一个梭罗小木屋式的院子
潮新闻客户端 含素

我的心,也曾在这片土地停留。
的确,那里藏着能触碰到灵魂深处的文字,共情于我。

一
一个院子,写成一本书。
一个叫人间浅睡的院子,桑洛写成了一本书——《一院子的时光》。
字里行间,藏尽梭罗式的悠然时光。
婺城区雅畈镇的白杜龙村,我去过N次。准确地说,白杜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村,比汉灶村小一辈,有点像村民小组,叫做自然村。
白杜龙无山,无水,没有优质的自然资源。白杜龙的民居,和我老家差不多,洋房不洋,土房不土,但是这些房子经过文艺创客的改造后,洋房便多了几分韵味,土房也添了几分雅意,房子一下子就有了灵魂,村庄也有了文艺范。

那个院子,我曾经多次路过。只是那时候,院子还不叫人间浅睡,主人也不是桑洛。当时,那个院子不土不洋,属于路过千回也不曾有印象的那种。当然,我只是路过,从来没有进去看过。后来才知道,桑洛来之前,那个院子住着流浪的猫、无家可归的狗、老鼠、壁虎、蝙蝠、蜘蛛和其它。一个荒芜的院子,被动物过成了野生王国的样子。
桑洛改变了这个院子,让这个院子有了花香,有了书香。
“文字的灵感,经常蛰伏在市井的烟火里,不妨多出去走走。”桑洛的话,总能在他的书里找到痕迹。生活中,桑洛总是背着一个双肩包,拿着一个摄影机,有时等待日出,有时等待日落,有时聚焦墙角一枝梅,有时聚焦路边几朵花。这就是桑洛,一个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寻找美的作家。
人到中年,总有一种紧迫感,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哪有那么多时间旅行!我想,白杜龙的那个院子,不过是桑洛旅行的一个目的地。有了这个院子,看书,写字,种草,养花,吃饭,睡觉,二十四小时全部处于旅行的状态,创作的状态。在这个院子里,沏一杯茶,倒一杯咖啡,然后仰望星空,俯瞰草木,生活和理想便融进了这个院子。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在寻找这样的院子。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心动,没有行动;有的人心动,马上行动。桑洛属于后者。

二
读《一院子的时光》,让我想起杜甫草堂。在成都草堂,杜甫过着“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生活,与达官贵人早已断了书信往来,年幼的孩子还在忍饥挨饿之中。生活越苦难,创作越精彩,杜甫在草堂四年,创作了24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
生活都有不堪的一面,不同的是,有的人总能找到一个欣赏美的角度。比如,杜甫看草堂的视角很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美,永远留在人的心中,只是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比如桑洛相机所选取的那些角度。
“我的小木屋,纯木搭建,几平方米,三扇小小的窗……清晨的时候,有无数不知名的小鸟停在我的屋顶,它们用爪子抓着屋顶,吵吵闹闹地叫醒了我。”桑洛这个小木屋,让我想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也在瓦尔登湖建造了一个简单的小木屋,还在湖边种玉米、土豆、豌豆、萝卜,欣赏四季的变化,聆听鸟儿的歌声,观察动物的行为。我们从梭罗的书里闻到了自然的芳香,每一个文字都沾满了泥土,每一段感悟都经历过风雨。《瓦尔登湖》的成功,绝非偶然。

桑洛的院子有草园,有书屋,与鲁迅的百草园也有些相似。鲁迅在百草园记录了许多童年的趣事,写下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不同的是,百草园是鲁迅自己家里的,从小就在那生活,而桑洛的院子是租住的,他从城市来到农村,把上万册藏书一起搬来,分享阅读,与农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生活,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一点,与孑然一身来到瓦尔登湖居住的梭罗相似,其实,决定去那里生活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
起初,我也纳闷,桑洛在城里住得好好的,干嘛跑到乡下租一个院子?直到他的新书陆续出版,才缓过神来:远离喧嚣的城市,在白杜龙的新农人生活让他静下心来,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好的作品,来源于深入生活,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一本好书的产生,绝非偶然。

三
看完《一院子的时光》,本来早就想写几句。但我眼不够疾,手不够快,一看朋友圈,自己想说的话已被人抢了先。后来又有几次动笔,结果一样,重复上一次的尴尬,想说的话又被人抢了先。想来也是,好东西总是被人抢着看,抢着评,抢着写。这么被人抢着的书,当然是一本好书。
一开始,我总是不慌不忙,心想桑洛在汉灶,院子在汉灶,书写的也是汉灶,和尚跑不了,庙也跑不了,等空了再写。可事实已经提醒我,桑洛的院子长了“脚”,会走,会跑,而且气场正从汉灶古村,到婺州古城,再到浙江文学馆,说不准还会向全国蔓延开来,成为中国新农人作家的代表。到那时候,我再贴上去,别人还以为我在蹭热度呢。
但是读着读着,总有种力量推着我写下这篇读后感。
因为,那里藏着能触碰到灵魂深处的文字,共情于我。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天到晚处理别人烦恼的事,久而久之,自己变成了一个装满烦恼的人。情绪真的会传染。负面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我的解压方式,要么打球,要么练书法。现在看来,选一本轻松的书阅读,也是一种好办法。
读桑洛的书,就是这样。
桑洛的书,不失为一本轻松、好读的书。句子短短的,柔柔的。比诗通俗,比歌真实,比画灵动,比茶更浓,比酒更淡。来自日常,又超出日常。
沏一杯茶,读一本好书。其实,也挺治愈的。
写书的意义,也许没有那么深刻,也无须那么宏大。
如果一本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叙述共情你,有一段触动心弦的文字打动你,我想,这就够了。
桑洛的书,能听到花的倾诉,草的低语,树的忧伤,滴答,滴答,滴答,一分,一秒,感受一院子的时光,如江河静静流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