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灞桥折柳

2024-08-10 10:02:09 作者:鑫故事杂谈

释义: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出自于:在《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情。

相传在西汉时期李斯、曹参、乐正三人曾相约到陕西渭滨县灞桥游玩。

在渭滨县风景秀丽的灞桥边,来的却只有李斯和乐正,曹参有事耽误了,二人相聚了,留下同甘共苦的友谊和永恒的回忆。

可是曹参却耽误了大家的约定,来迟的曹参向李斯抱歉,内疚的无地自容。只见李斯从柳树上折下一根嫩枝,用枝条形象地表达自己对曹参让他们失望的忧伤。

对于折柳典故,李斯以折柳之举表达了友情,证明了友谊如弓箭折断,伤心也可以像折柳一样,表达心中的感情而不需要言语,而曹参的耽误也说明了友谊要珍惜。

当今无论是在渭滨县灞桥,还是全国各地,折柳始终有代代相传,被渐渐地舆论将其诠释为对友谊传承的缅怀,对友谊之本带有更深的含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可以超越一切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