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前身是啥?美国为什么不肯放过塞尔维亚?

2024-07-26 09:17:47 作者:枕猫4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欧洲人来说是极不平静的。年初的时候,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冲突,双方的对抗竟持续一年还未结束;而年尾之际,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矛盾又开始甚嚣尘上。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后两者的矛盾是历史遗留问题,从很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但是在去年年底,双方忽然从一件小事莫名发酵成剧烈的冲突,这还是让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而在这场冲突的背后,北约或者说美国的影子一直存在,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1999年发生的科索沃战争。

当时就是塞尔维亚的前身南联盟和科索沃地区爆发了冲突,然后北约强势介入,轰炸了南联盟整整78天。这就让人很好奇,美国为何一直在针对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

一件小事引爆冲突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发生在2022年年末的这场冲突开始讲起,事件的主角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和科索沃自治省。

2022年的7月份伊始,科索沃当局宣布了更换车牌的方案。在其他的国家,更换车牌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却成为了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科索沃当局推出的这项政策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想要让生活在这里的5万塞族人屈服。后者一直拒绝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坚持使用塞尔维亚国内的车牌。科索沃当局想了很多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收效甚微。

这次,科索沃当局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决定快刀斩乱麻,宣布从7月31日起,所有科索沃居民的车辆必须更换标有“科索沃共和国”的牌照。逾期不换者,政府将强制扣押其车辆。

科索沃

这个方案公布后,引发了塞族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并且集体表态拒绝更换车牌。塞族人的态度异常强势,根本不留商量的余地。

科索沃当局多次恫吓都毫无效果,只能把更换的截止日期不断向后推延。

11月3日,一名此前坚称不会更换车牌的塞族警官被解雇,矛盾进一步升级,大量的塞族官员纷纷选择辞职抗议。眼看着局面要进一步恶化,欧盟紧急下场,压服了科索沃当局。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场风波终于要画上句号的时候,被欧盟强令退让的科索沃当局却坐不住了,他们在12月8日派出大量警察进入塞族的聚居区,后者驾驶装甲车将整个居住区团团包围。

欧盟

这个举动瞬间仿佛点燃了火药桶,局势瞬间变得无法控制。

12月10日,塞族居民在各个路口设置了障碍,开始与科索沃警察对峙。塞尔维亚政府也表达了不满,向欧盟提出要派兵进驻科索沃。

欧盟第一时间拒绝了塞尔维亚的出兵请求,谁知科索沃当局却豁出去了,在15日当天提交了加入欧盟的申请书。这个带着挑衅意味的举动引发了塞尔维亚上下的一致不满,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10天后,塞尔维亚宣布进入全国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眼看着巴尔干半岛马上要重陷于战火中,欧盟和美国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了联合声明。最后这场冲突最终还是被顺利掐灭,几天后,科索沃当局撤去了包围,塞族人也拆除了路障。

塞尔维亚

历史遗留的矛盾

事实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矛盾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在此之前,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南斯拉夫共和国。后者和当初的苏联一样,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靠着共和国领袖铁托的个人魅力勉强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认同。

因此铁托去世后,南联盟就出现了分裂的倾向。首先举起独立大旗的就是科索沃。这片地区的主要人口是阿尔巴尼亚族,后者在阿尔巴尼亚的支持下,开始谋求脱离南斯拉夫。

伴随着阿尔巴尼亚族独立情绪的高涨,他们和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在1989年爆发了冲突。时任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派兵压制后,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利。

米洛舍维奇

1991年,受东欧剧变的影响,南斯拉夫共和国正式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北马其顿先后独立。

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联盟,科索沃仍在其掌握中。

波黑内战结束后,一部分武器装备流入了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的激进分子借此成立了武装组织。在他们的影响下,科索沃地区的武装冲突开始不断加剧。

科索沃问题的出现给了美国领导的北约一个名正言顺的插手机会,后者早就看南联盟不满了。因为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在欧洲坚定推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张战略,将社会主义阵营的视为障碍。

北约

拥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后,北约于1998年底正式介入了科索沃危机。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北约一共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给后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这场危机最后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妥协告终,他接受了西方7国和俄罗斯制定的科索沃问题决议。在此之后,南联盟正式从科索沃撤军,而北约也停止了对其的空袭。

2006年,南联盟正式分裂,形成了黑山和塞尔维亚两个国家。然而,塞尔维亚人虽然接受了黑山的离开,却始终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原因也很简单,这片领土是塞尔维亚人的发源地,对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坚决不能放弃。

因此,科索沃问题就一直被留了下来,持续到今天。

塞尔维亚

美国为何针对塞尔维亚

其实这次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件小事激化到几乎要大动干戈的地步,背后少不了一些势力的撺掇,而罪魁祸首自然是“唯恐欧洲不乱”的美国。

它之所以选择把问题闹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自然是为了逼迫塞尔维亚在俄乌问题上站队。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几乎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在北约的领导下站在了乌克兰这边,欧盟更是宣布了对俄罗斯的多项制裁。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塞尔维亚却一直未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其总统武契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公开表示塞尔维亚不会考虑改变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不会对俄罗斯联邦实施制裁。

俄乌冲突

此举引发了欧盟和美国的强烈不满,多次给塞尔维亚施加压力,武契奇曾向媒体透露,来自欧美的压力差点让他喘不过气来。

在看到塞尔维亚依然不为所动后,美国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还以颜色,而科索沃问题就是它手中最好用的工具。

除此之外,美国这次针对塞尔维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利益。美利坚绝对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这句话的忠实拥趸,它发动的战争大多是为了攫取利益。

比如它挑起俄乌冲突一方面是为了遏制俄罗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从欧洲吸血。尤其是北溪管道被不知名势力破坏后,美国从中收获的财富简直是无法估量。

北溪管道

但是欧洲人很快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找到了北溪管道的替代品,一条从土耳其出发,途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最后送到意大利和法国的油气运输管道。

这条管道解决了欧洲人的燃眉之急,却破坏了美国政府的意图,因此后者必然要施加破坏。

沿途的这几个国家中,塞尔维亚有科索沃问题这个天然的漏洞,美国人自然要利用起来。

事实证明,只需要轻轻的一推,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冲突就会加剧,给美国浑水摸鱼的空间。

塞尔维亚

挟巴尔干以令欧洲

事实上,这些年以来美国一直都在针对塞尔维亚,时不时就挑起它和科索沃之间的矛盾。要说美国此前针对南斯拉夫和南联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

但如今的塞尔维亚早就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为何还会被美国一次次针对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美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和俄罗斯是一样的。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美国却一直将其往外推,逼着对方走向欧美的对立面。

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就算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心有芥蒂,也没必要非把对方逼到对立面。这种反常的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那就是挟俄罗斯和巴尔干以令欧洲。

美国

在当时的美国看来,苏联解体后,真正能威胁到它的还是一体化的欧盟。因此,美国需要时不时在欧洲搅动风云,让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慢慢被拖垮。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欧洲布下火药桶,当美国想要从欧洲吸血的时候,点燃这个火药桶就能很快制造混乱。

而俄罗斯以及塞尔维亚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就是美国留给欧洲的两个火药桶。为此,它一方面挑动俄罗斯与欧洲的对立,不断唤醒后者对“苏联”的恐惧记忆;另一方面又强行阻止塞尔维亚解决科索沃问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制造矛盾。

当这两个火药桶其中之一爆炸时,美国不仅可以借此收获盟友的忠心,还可以拉拢欧洲企业到美国投资,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塞尔维亚

结论

这样看来,美国对塞尔维亚的针对颇有些无妄之灾的味道,后者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只不过它恰好是一枚可以用来针对欧洲的棋子,就被美国反复揉捏,多次被挑起地区纷争和冲突。

或许这就是小国无法避免的命运,运气好的话,它们可以在大国的博弈中小心周旋,谋求一份生存的空间;而运气差的话,就只能沦为对方的工具,根本无法选择自身的命运。

“弱国无外交”从来都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残酷的事实。

相关推荐